“农村小学童性化教育的讨论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六合区马鞍镇中心小学一、课题的提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让儿童“勤奋学习、欢乐生活、全面进展”这就启示我们,教育工作必须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进展,欢乐生活置于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重重压力的今日,我们的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为何却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呢?显然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因为我们首先就没有尊重孩子们。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今的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育指导思想的功利性 我们看到在早期教育、智力开发的热潮推动下,儿童从幼儿阶段起就肩负着学科知识学习的重大使命。“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家长惶惶不安。于是家长希望将大量知识尽快装进儿童“一穷二白”的脑子里,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英语、书法、绘画、舞蹈、钢琴、电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可这“一切”并不是为眼前活生生的孩子,而是为心中预设的、标准的、理想的孩子。于是儿童生活的自然节律被成人意志所代替,儿童感到紧张和压力,他们离自己的生活世界就逐渐疏远,由一个活泼的、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的机器。2、家庭教育环境的封闭性家庭的溺爱使儿童失去了童真 封闭式的家庭教育限制和约束着儿童的自由个性,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过分满足,在精神生活上却极度贫乏。独生子女得到娇惯和溺爱,孩子可能变成极端自私又软弱的人。他们对父母长辈漠不关怀,不懂礼貌又极端苛刻挑剔,任性执拗。为什么父母用满腔的爱却换来失望与痛心?因为他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虚假的世界,他们没有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没有真正的人格尊重,没有给孩子自己的天空。大自然的远离使儿童失去童趣现代的孩子在高楼里居住,远离童年游戏,远离儿童天然的集体主义;现代的孩子生存于人造自然之中,他们看不到田野里的风和日出日落,听不到自由的鸟鸣虫声;现代的孩子有成堆的玩具和精致的模型,但他们不会制作出一只柳笛或木枪;现代的孩子勇敢体现在摔家里的东西,但他们不会爬树,没有机会走夜路。现代的孩子过多地享用猎取,他们的性格中缺少坚毅和制造性。同伴的缺少使儿童失去童心被保护起来的孩子面对更多的是成人的世界。一扇紧闭的门将外界拒之门外,儿童面对的是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呵护,同他们作伴的是电视机和玩具。出门上学由家长接送,在学校是被组织起来由老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