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工伤认定——劳动力量鉴定——享受工伤待遇,这一爱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链条,在现实生活中频频断裂。劳动者发生工伤后的“认定难”,已成为他们获得人身损害赔偿的“第一道门槛”,甚至比讨薪更困难……那么,究竟是谁造就工伤认定难?劳动关系证明为何成为申报的“拦路虎”?晚报记者对此进展采访。 现状 工伤索赔难成维权热点 农夫工受伤后,必需先治疗,用人单位往往给他们说等医好了以后再解决赔偿问题,伤情重一点的农夫工,出院后已超过一个月,而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是单位应当自事故损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这样就导致单位不能申请工伤认定,必需由劳动者本人申请工伤认定。据介绍,劳动者本人申请工伤认定要比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难许多。这样一来,往往导致农夫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准时有效的爱护。 20xx 年年底,一份由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共同创办的公益机构公布,对农夫工工伤案例全程跟踪的统计报告显示,有 89%的建筑业农夫工群体曾遭受工伤拒赔。而大量的农夫工在工伤后,特别是建筑业农夫工,根本拿不到赔偿或仅仅拿到一个“零头”。 “就工伤维权来说,将全部的程序走一遍也许需要 3 年 9 个月左右,最长可达 6 年 7 个月左右。别说是一个身体已经受到损害的人,换了一个安康的人,又有几个能耗得起?”云南省农夫工法律救济维权中心主任罗柯说。 打官司维权,一怕慢,二怕贵,这是横在农夫工面前的一道门槛。据了解,昆明市有近七成农夫工未与雇主、企业(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协议。在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协议的农夫工中,大多数农夫工对合同的内容都不太清楚,更谈不上公正。绝大局部农夫工都只对工资待遇、工伤赔偿等作了口头商定,一旦老板违约,即使有法律救济机构的介入,因存在取证难的问题,也只能以败诉收场,黯然返乡。 据悉,云南省有 620 多万农夫工。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上显示,云南农夫工维权的热点集中在讨薪和工伤赔偿两大方面,其中七成以上案源还是集中在讨薪上,工伤次之。而建筑行业拖欠工资的案件比例占到20%左右;工伤案件的比例占到 30%以上,建筑业成维权热点难点行业。 症结所在 未交保险认定门槛太高 是什么缘由导致了农夫工工伤索赔难?用人单位没有为农夫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是导致农夫工申请工伤认定难的“第一杀手”。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史朝文律师认为,工伤认定难的关键在于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