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钢混凝土箱涵施工裂缝原因与措施分析钢混凝土箱涵施工裂缝原因与措施 摘要:钢筋混凝土箱涵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其影响因素有:温度应力,原材料质量,地基不均匀沉降,模板支撑不稳,结构配筋,混凝土振捣及养护达不到要求等。针对箱涵侧墙裂缝产生的原因,改进了施工方案,加强了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消除了裂缝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混凝土 箱涵 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当钢筋混凝土箱涵用作疏水工程或地下通道工程时,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防水性能。从结构上看,施工并不困难。但要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优良工程的质量标准,并非易事。特别是对钢筋混凝土箱涵易出现裂缝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疏水箱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就出现了侧墙裂缝的问题。 1.工程概况 某疏水箱涵工程箱涵设计为现浇双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为 c30,单孔断面:净宽×净高=3.2×4.0(m),墙、底板、顶板厚度均为 0.5m,全长 943m,每 23m 为一节,共 41 节。节与节之间设 3cm 宽的沉降缝,沉降缝处设橡胶止水带。工程地表为农田。地基顶面设计标高为 6.9m,处冲积层粘土及砂层交接部位。冲积层粘土属中压缩性土。 2.施工方案 2.1 基坑开挖深度约 6m。采纳一台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基坑边坡坡度 1∶1.2。 2.2 采纳竹夹板模板,钢架管支撑。模板经过设计后,在现场制作安装。两模板之间用对拉螺栓连接。对拉螺栓用 Φ12 的钢筋制作(中间设止水钢板),上下左右间距均为 85cm。 2.3 箱涵混凝土采纳商品混凝土。分两次浇注,先浇注底板混凝土,后浇注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施工缝设在底板以上 30cm 处,缝中安装镀锌钢板止水片。 2.4 施工的重点是后浇部分,而后浇部分的施工重点是侧墙混凝土浇注。后浇部分的侧墙深度为 2.1m,且顶板钢筋密布,浇注振捣十分困难。混合料用串筒送入模板中,每间隔 1.5m 移动一次串筒。串筒处的顶板钢筋先不绑扎,便于安放串筒。待侧墙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再绑扎钢筋。 2.5 侧墙混凝土以 50cm 的层厚逐层浇注。混合料从一端向另一端均匀地送入模板中,定人定位用插式振动棒振捣。每层均按先边墙,后中墙,再另一边墙的顺序,依次轮流浇注振捣。 2.6 侧墙浇注完成后,紧接着浇注顶板混凝土。从一端向另一端一次浇注成形。 2.7 在顶板最后一道收浆后,用麻袋覆盖,人工浇水养护 14d。 2.8 非承重模板 3d 后拆除,承重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