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

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_第1页
1/8
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_第2页
2/8
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_第3页
3/8
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 摘要:中国现代部门的工资决定已经摆脱了传统部门保留工资的约束。依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但中国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格局依旧存在,刘易斯拐点之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过度吸纳导致的农村空心化成为二元经济的最主要表征。治理农村空心化就是逐步消除经济二元性,应剥离土地的社会功能,使农业转变成利润导向性产业,使再生产性资本能够在农业或农村寻找到足够的经济机会,改造传统农业,引入农业新技术和新的生产要素,培育农村经济组织,丰富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内涵,使农业劳动力配置摆脱耕作经验的硬约束,从而打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 关键词:二元经济;刘易斯拐点;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资本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QN34);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25 年~2025 年国家级课题培育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远风(1977- ),男,湖南安乡人,管理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讨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25)01-0032-06 收稿日期:2025-01-15 农村空心化是农村劳动力、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社会边缘化、农村经济凋敝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学界围绕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方略等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唐志军等(2025)以对湖南永州市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空心村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治理之策,认为农村土地权利束不完整所引致的土地价值贬损是空心村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而治理空心村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制度,还原土地真实价值。苏碧芳(2025)提出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进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方面应对农村空心化。劳动力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农村空心化产生与进展最重要的背景,但从城乡人口结构的角度讨论农村空心化的文献却相对较少。本文拟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角度讨论农村空心化及其治理,首先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辨析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然后分析刘易斯拐点到来对农村空心化的影响;最后结合农村空心化的形成机理,提出治理农村空心化方略。 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刘易斯拐点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生产资料无法吸纳和承载的劳动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