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创先争优活动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摘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在高校深化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其首要的前提是要加强老师的师德水平建设,使老师明确师德水平建设的法律规范要求,从而提高老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性,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创先争优,高校,师德建设 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胡锦涛指出:“要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创新,统筹抓好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进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既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进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密切联系和服务师生以及在新形势下促进老师队伍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而在老师队伍中,师德则为其核心环节,为此,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对高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师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老师的学历、学位档次提高了,政治、业务素养增强了,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了,老师的积极性、制造性、竞争性也明显增强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老师队伍的主流。但是随着近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入校学人数的巨增、师资队伍的日渐庞大、各种社会思潮对老师的冲击,滋长出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影响到他们价值趋向,导致有些老师理想信念淡化,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想多奉献,不愿到学生中深化了解情况,注重实际利益。学术上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教学上敷衍了事、不仔细备课,还有依靠学校财力进修而另寻高就的,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育质量,损害了老师的良好形象,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显然,这种不良的师德对培育高素养人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和改进师资尤其是师德建设是形成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前提条件,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抓好师德建设,切实法律规范老师职业道德行为,对提高学校的人才培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行各种措施,引导广阔老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推动高校争先创优活动深化开展的力量源泉。 师德,是老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老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法律规范和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