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动教育让教育返璞归真加强劳动教育让教育返璞归真近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气氛。三部门为什么在看似只要动动脑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信息化时代出台劳动“意见〞呢?“意见〞说的很明确: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时机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世界著名哲学家恩格斯曾说“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推动人类的进化,使人类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制造并使用工具;劳动锻炼了人的大脑,促进了思维的开展,使人类更为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肢体运动〕。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根底,脑力劳动是体力劳动进化的结果。中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手脑双全,是制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国家强大、民族进步的伟大意义。可是,在功利化和应试教育的“胁迫〞下,学生更多地被禁锢在教室内,奔波于补习班、兴趣班之间,劳动教育、体育锻炼、户外活动,都正在离学生们渐行渐远。学生的脑力劳动在超负荷的进行着,可是作为人身之本的体力劳动却被边缘化、低能化、陌生化,从而使学生产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劳而获思想蔓延、不知道感恩于人的不健全人格与心理,形成了错误的“三观〞认知。中国式的“啃老族、败家子〞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三部门把加强劳动教育这个时候以“意见〞的方式提出,其实是让急躁、功利的教育返璞归真,是利教利生、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有统计数据说明,近 15 年来中国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体能素养持续下降,而耐力素养那么连续 25 年下降。学生戴眼镜的越来越多,肥胖率越来越高,间或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还时不时发生学生猝死的惨剧。劳动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能让学生变得吃苦耐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根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培育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还为体育锻炼分担了一局部的体能训练任务,而且让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