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李志敏古代哲学家老子“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言论散发出思想的光华,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的陶冶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到达“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反之亦然,不良的环境那么容易使人受其不良影响,长期置身其中,即使优秀者也会败坏思想、松散斗志、“近墨而黑〞,对人贻害无穷。学校作为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样可从中得到启迪。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无视校园环境建设的作用,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要创设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校园环境的涵义“环境〞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周围的地方。②所处的情况和条件。“校园环境〞很自然可以解释为:整个校园和校园里的一切情况与条件。校园环境包括校园里的房屋建筑、花草树木及其他根底设施,可统称校园自然〔物质〕环境;又包括学校风气、师生的精神风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校园的文化气氛,可统称为校园的人文〔精神〕环境。整齐、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根底,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物质根底。健康的文化活动、浓郁的文化气氛,师生发奋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纯粹的校风,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最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二、如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1、加大投入完善校园根底设施校园交通、生活及文化设施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根底。学校没有旗台、旗杆,进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无从谈起;自行车放置没有适宜、固定的场所,校园的自行车必定如“游兵散勇〞;没有足够的垃圾池〔桶〕,要使学生不乱果皮、纸屑就不那么容易。作为学校,要搞好德育工作,应该不惜资金,健全校园的根底设施。① 完善生活设施,便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有花坛等绿化设施,修建自行车放置场所,要硬化校园主干道,主干道旁要配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等等;寄宿学校要有标准化的学生宿舍,有足够的水源,有足够大的食堂、洗碗池等。齐备的生活设施,能为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