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难逢成语故事韩愈(768 年 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 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 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加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 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 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千载难逢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 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迦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定是悲惨的。唐宪宗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 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 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曾进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假如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