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乘法课题同底数幂乘法课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感符号感,通过与同伴合作,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重点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难点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教学环节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探究新知、巩固落实、应用提高、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二次备课复习复习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介绍的有关乘方运算知识:新课导入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程讲授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活动内容:以课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识为引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实际在列式计算时遇到了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给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结合学生现有的有关幂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推导尝试,力争独立得出结论.第三环节巩固落实活动内容:以基本习题为落脚点,让学生学会判别、应用所学字母表达式,以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参照教材提供的例题,不断要求学生分辨,是否符合“同底数幂乘法”特征:①是乘法运算吗?②因式部分底数是多少?③对于(3)题中“-”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道题仍是“同底数幂乘法”的形式吗?④你会处理(4)题中的指数问题吗?说一说你的处理方式.第四环节应用提高活动内容:1、完成课本“想一想”:等于什么?2、通过一组判断,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不同之处.3、独立处理例2,从实际情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4、处理随堂练习(可采用小组评分竞争的方式,如时间紧,放于课下完成).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活动内容:写成幂的形式:(1);(2);(3).小结六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习题1.1中所有习题.2.拓展作业:你能尝试运用今天所学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1);(2)板书设计同底数幂乘法一、(1);(2);(3)二、(1);(2)课后反思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题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进一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同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重点重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运用.难点难点: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教学用具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幂的意义及幂的运算法则1.幂的意义:2.(m、n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新课导入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带领学生回忆并探讨以下实际问题1、乙正方体的棱长是2cm,则乙正方体的体积V乙=cm3.甲正方体的棱长是乙正方体的5倍,则甲正方体的体积V=cm3.2、球的体积公式是V=,其中V是体积、r是球的半径地球、木星、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球体.木星、太阳的半径分别约是地球的10倍和102倍,它们的体积分别约是地球的倍和倍.课程讲授1、通过问题情境继续研究:为什么?让学生清楚运算之间的关系,题目所描述的是10的2次幂的三次方,其底数是幂的形式,然后根据幂的意义展开运算,去探究运算的过程.2、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例【例11】计算:】计算:(1)(10(1)(1022))33;(2)(;(2)(b55))55;(3)(;(3)(ann))33;;(4)(4)-((x22))mm;(5)(;(5)(y22))33··y;(6)2(;(6)2(a22))66--((a33))44..二、随堂练习1、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改正:(1)((1)(x33))33==x66;(2);(2)a66··a44==a24242、计算:(1)(10(1)(1033))33;;(2)(2)--((a22))55;(3)(;(3)(x33))44··x22;;(4)[((4)[(--x))22]]33;(5)(;(5)(--a))22((a22))22;(6);(6)x·x44––x22··x33(1)(6(1)(622))44;(2)(;(2)(a22))33;;(3)((3)(amm))22;(4)(;(4)(amm))nn..小结师生互相交流本堂课上应该掌握的幂的乘方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发现的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