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班级归属感班主任经验沟通稿给孩子的心灵找个家,培育学生班级归属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兴奋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沟通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 .当一名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而真正当了老师之后,才发现梦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各个个性鲜亮,和我们当时上学时差别太大了。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现在学生问题越来越多?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开始慢慢地找到了答案。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进入学校的目标不明确,甚至可以说没目标,尤其是像咱们学校这样,附近的村都开始分楼、分钱,家庭都很富裕,多数家庭可能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甚至有的家长根本没要求。只是把孩子放学校里别出事就行,有的干脆把学校当成了幼儿园。学生学习没目标,也就没动力,家长没要求,只剩下老师在着急,在困惑。原本最稳固的三角形变成了一条孤独的直线,所以老师想要推动学生各个方面的进展,教学成绩、教学成果提高真是难上加难!但既然选择了老师这条路我们就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到底,要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那么如何将薄弱的直线变回稳固的三角形呢? 那就是给孩子的心灵找一个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孩子的班级归属感,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在安全需要之后都寻求一个自己所属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获得他人的帮助和尊重以及关怀和爱护。学生正是有了这种内心需求,才会希望在所在班级获得这种归属感。假如形成了这种归属感,那么他就会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将自己的言行和班级联系在一起,就不会做事只想到自己,就会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会影响同学,是否给班级抹黑,就会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爱护集体荣誉,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我是从这届学生初一开始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近三年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进展。首先在初一时,孩子们刚入学,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以快乐农场为载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争强好胜心理,并使他们在一次次的竞争中享受成功带来的欢乐,也使他们尽快的融入了这个集体,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从此开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有了学习的动力。组长、组员形成了互助小组,团队意识加强。 到了初二阶段,快乐农场的载体作用达成了,也就不需要了。为了学生能进一步更好的进展,我进一步完善了班级的各项制度。每天由一位值日班长对班级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