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Markov 机制转换模型的我国原油价格波动特征讨论基于 Markov 机制转换模型的我国原油价格波动特征讨论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对国民经济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纳大庆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数据,建立 Markov 机制转换模型对我国原油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油价波动主要有大幅下跌、小幅上涨、大幅上涨三种状态,而且不同状态下的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第二,1998 年以来原油价格主要处于上涨阶段,其中油价小幅上涨是一种常常、持续的现象;第三,MSMH(3)-AR(4)模型比简单的 AR 模型能更好地刻画我国原油价格波动。 关键词:原油价格;Markov 机制转换模型;非对称性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自从 1998 年 6 月 1 日我国实行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定价机制以来,国内原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风云莫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对我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的经济进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讨论我国原油价格的波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也对此开展了大量工作。张跃军、范英、魏一鸣(2025)建立了基于 GED 分布的 GARCH 类模型,说明我国原油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 GARCH 效应,但半衰期比国际油价短。肖龙阶、仲伟俊(2025)利用 ARIMA(1,1,4)模型对大庆原油价格进行拟合,并对 2025 年 1 月至 6 月的油价进行短期预测,结果模拟值与实际值十分接近,预测结果良好。王雪标、周维利、范庆珍(2025)利用DCC-MGARCH 模型比较分析了 Brent、Dubai、WTI 与我国原油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侯建朝、谭忠富、施泉生(2025)基于非对称协整检验的方法,发现国内外原油价格和我国宏观经济之间具非对称协整关系,油价下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于油价上升。目前,关于我国原油价格的讨论成果丰富,但是对我国原油价格波动本身特征的讨论不够充分,主要停留在以 GARCH 类模型为分析方法的风险测度上。本文采纳 1996 年 10 月至 2025 年 10 月大庆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数据,建立 MSMH(3)-AR(4)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比较准确地刻画我国原油价格的波动特征。 2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2.1 数据来源 无论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网站公布的世界各地原油价格,还是世界知名交易所公布的原油价格数据,都是以大庆原油价格作为中国原油价格的代表。因此,本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