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

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_第1页
1/4
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_第2页
2/4
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_第3页
3/4
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带转换层的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多层建筑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he brought conversion layers of multi-storey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Mass concrete; Conversion layer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多层建筑结构布置通常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就是将上部楼层的结构类型和布置转换成下部楼层的结构类型和布置的。结构转换层由于跨度大且无论是采纳何种结构形式,其承受的竖向荷载都较大,通常可达 50~80kN/m 2,致使其截面高而大,连续施工强度大,加工过程复杂,结合某多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论述。 2、工程概况 爱华小区 15#为住宅楼工程, 住宅楼地上部分为 2 栋多层住宅楼, 其中每栋楼在第 3 层楼板设有 1.6m 厚的转换板,属大体积混凝土,此处的模板支撑方案及混凝土的浇筑是关键。 3、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 转换板厚度为 1.6m,选用普通 18 厚九层板做为转换板的底模及侧模。底模板背枋采纳 100×150 厚木枋,间距 250,侧模为 18 厚 9 层板,用 50×100 木枋间距 200,两侧用 φ48×3.5 钢管@400 夹紧。转换板位于 9.950m 标高处,9.950~4.950 之间支撑时采纳 20B 工字钢,4.950~-5.000 之间采纳普通钢管分层卸载的方法作为转换板的模板支撑系统。另外由于板的跨度大于 4.0m,根据法律规范和设计要求起拱 3‰。模板拼缝处用双面的海面胶粘贴密实。模板及支撑体系详见图 1。 由于转换板的样式较多,故选用有代表性的一块板进行验算。由于板跨数较多, 为了简化计算, 仅取其中一跨进行计算。 图 1 模板及支撑系统 9.950~4.950m 之间 初选参数: 立杆间距 L =1.0×1.0m,搭设高度 H =3.05m 工字钢截面特性: A =3950mm2,W =250×103mm3 模板:18 厚 9 层板, 木材抗弯设计值 f m=17N/mm2, 弹性模量 E =10×103N/mm2 4.950~-5.000 之间 初选参数: 立杆间距 L =1×1m,步距 h=1.0m,搭设高度 H = 4.85m 钢管截面特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