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摘 要】本文根据北同蒲取直线工程 DK157+788.03 跨京原铁路特大桥的施工实践,从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对墩台施工进行了比选,并重点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冷却管;温度收缩效应;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微观裂缝是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裂缝,主要有三种:一是骨料与水泥石粘合面上的裂缝,称为粘着裂缝;二是水泥石中自身的裂缝,称为水泥石裂缝;三是骨料本身的裂缝,称为骨料裂缝。微观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分布是不规则、不贯穿的。反之,肉眼看得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这类裂缝的范围一般不小于 0.05mm。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而来的。在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是绝对存在的,只是应将其控制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范围内,以不致进展到有害裂缝,因此了解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实行合理施工技术措施来控制微观裂缝进展成为宏观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概况 (1)概述。DK157+788.03 跨京原铁路特大桥为双线桥,线间距 4.4m~5.12m,各桥墩线间距 24m,32m 不等,位于-2.8‰~12.7‰坡道及 R=2800 的曲线上。(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及水文情况:湿陷性黄土层,2m 以内具有湿陷性,新黄土,黄褐色,具有垂直节理及大孔隙。6m 以内无水。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温度效应。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土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2)收缩效应。混凝土初现裂纹的时间可以作为推断裂纹原因的参考:塑性收缩裂纹大约在浇筑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出现;温度收缩裂纹大约在浇筑后 2d 到 10d 出现;自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凝聚硬化后的几天到几十天;干燥收缩裂纹出现在接近 1 年龄期内。一是干燥收缩:当混凝土在不饱和空气中失去内部毛细孔和凝胶孔的吸附水时,就会产生干缩,高性能混凝土的孔隙率比普通混凝土低,故干缩率也低。二是塑性收缩: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前的塑性阶段。高强混凝土的水胶比低,自由水分少,矿物细掺合料对水有更高的敏感性,高强混凝土基本不泌水,表面失水更快,所以高强混凝土塑性收缩比普通混凝土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