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进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本文将就如何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培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补充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5)13-0086-03 高等院校作为“毕业生”的生产者,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难”的问题,是各高等院校必须讨论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家《面对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舞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进展和改革的新趋势。社会的进展、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人力资源供需方向的转变都要求我们要对传统的单一的创业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增加和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1 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培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 1.1 改变传统的创业教育理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要进行创业教育,首先要明确何为创业教育。所谓“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育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就是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使其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1] 所以实施创业教育,必须落实到教育理念的层面上,转变已有的创业教育观念。“高等教育应主要培育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制造者”[2]。“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舞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3]。思想意识指导行为,教育理念不发生根本改变,行为的改变最多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特别是整个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育学生创业意识,让大学生有意识和有能力制造属于自己的产业或社会新的产业,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