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行为金融学的讨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现象已经大大改善。相反地,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开始出现,这也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进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正确认识当前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充分发挥银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是解决当前我国银行等金融体系中存在矛盾或问题,提升金融改革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下面,笔者将对当前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金融学行为进行深化分析。 1.银行流动性过剩及其表现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各种主客观限制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面临着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借贷活动也呈现膨胀的态势。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发生重大逆转,流动性过剩的趋向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进展。银行流动性过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银行资金流动性比率在持续降低。近年来,我国银行 M1 和 M2 的喇叭口在不断增加。M1 指的是狭义上的货币;M2 指的是广义上的货币,两者都是货币总量的基本指标。其中,M1 是由现金+活期存款构成的;而 M2 则是由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共同构成的。而 M1 和 M2 的喇叭口指的是 M1 和M2 的增速之差。当前,我国 M2 增速较快,与 2025 年相比,2025 年同比增长18%左右;而 M1 的增速与 2025 年相比,增速提高 12.5%左右。由此可见,M1 和M2 增速差距还是先对较大的,这也使得货币的流动性比例(M1/M2)下降。 第二,准备金进一步增加。尽管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力求抑制准备金的超速增长。但是,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依旧是只增不减。这使得银行的支付成本增加,也使货币政策的传达效果不甚理想。 第三,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差距会逐渐拉大。就目前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要高于存款余额的增加速度,并且两者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就意味着银行有大量的闲置资金,资金流动过剩。 第四,银行货币市场的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呈现倒挂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十分严重。从 20 世纪初期,我国的货币市场的利率就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货币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也呈现出回落的情况。而银行金融债的发行利率也下降到2%以下,比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要低很多。货币市场的利率与银行的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总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也预示着当前我国银行等机构的运转过程并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