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备课老师:徐长城 章国宏 备课时间:2025 年 3 月 20 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展; 80 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苏联解体(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进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究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指出 80 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讲授新课:(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 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从 1989 年到1992 年东欧 8 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 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 了根本变化。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小组活动: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苏联的解体 知识回顾:戈氏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 (老师强调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结果效果不佳,80 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这是由于改革没有对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 ,改革仓促,阻力较大。) 课堂讨论: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影响。 (80 年代后期,改革转向于政治体制方面。在党的建设方面放弃民主集中制 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在政治体制上推行多元化,实现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力。) 思维拓展:1991 年 8 月戈尔巴乔夫提出把苏联的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意味着什么?(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