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讲义与习题精讲(电子教案)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1.1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进展 一、分类: 电子计算机通常按体积、性能和价格分类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五类.从系统构造和根本工作上说,微型机和其他几类计算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分.所不同的是微型机广泛采纳了集成度相当高的器件和部件,因此带来了以下一系列的特点. 二、微型机的特点 1.体积小,质量轻. 2.价格低廉. 3.牢靠性高,构造敏捷. 4.应用面广. 三、 微型机的进展: 从 1974 年至今仅 30 余年时间,微处理器经受了四代的进展. 1. 第一代(1971 年开头) 这是 4 位 μp 的时期,典型产品为: 1971 年 10 月,Intel4004(4 位),1972 年 3 月,Intel 8008(8 位),其集成度为 2025 管子/片,采纳 P-MOS 工艺,10μm 光刻技术. 时钟频率为 1MHZ.平均指令执行时间约为 20μs 2. 其次代(1973 年开头) 这是 8 位 μp 的时期,典型产品为: 1973 年,Intel8080;1974 年 3 月,Motorola 的 MC6800.这两种是中档的 8 位 μp。 1975 年至 1976 年,ZILOG 的 Z80 ;1976 年 Intel 8085,这两档是高档的 8 位 μp. 其中 Intel 8080 的集成度为 5400 管子/片,它采纳了 N-MOS 工艺,6μm 光刻技术。时钟频率为 2~4MHZ.平均指令执行时间约为 1~2μs。 这 一 时 期 还 消 逝 了 8 位 单 片 微 型 计 算 机 , 以 Intel 8048/8748、MC6801、Z8 为代表,用于工业掌握和智能仪表. 3. 第三代(1978 年开头) 这是 16 位 μp 的时期,典型产品为: 1978 年 ,Intel 8086 ; 1979 年 ,Zilogo 的 Z8000 ; 1979年,Motorola 的 MC68000,其集成度为 68000 管子/片,它采纳了 H-MOS 工艺,3μm 光刻技术,时钟频率为 4~8MHZ.平均指令执行时间约为 0.5μs. 4.第四代(1981 年开头) 这是 32 位 μp 时期,典型产品为: 1983 年,Zilogo 的 Z80000;1984 年 7 月,Motorola 的 MC68020,集 成 度 为 7 万 管 子 / 片 , 采 纳 CHMOS 工 艺 ,2μm 光 刻 技 术 。 1985 年夏,Intel 80386,集成度为 27.5 万管子/片,采纳 1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CHMOS 工艺,1.2μm 光刻技术,时刻频率为 16~20M HZ 左右,平均指令执行时间约为 0.1μs. 1989-1995 年,Intel 又相继推出了 80486 和Pentium,其中 Pentium 的集成度已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