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花费赶“微时尚”微花费赶“微时尚” 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微时尚”当道,“微”模式慢慢被人接受,并渐渐步入正轨。其中,微电影因其声画齐全、故事性强等特征而受到欢迎。不久前,高检院举办的“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活动”中,廉政微电影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别的意义:它能让观众更清楚地记得发生在 30 分钟以内的故事。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它以短小、精炼、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互联网,现在也活跃在廉政宣传一线。 究竟怎样才能拍好一部属于自己的小制作微电影呢?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电影的创作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创作、中期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发行宣传等四个主要阶段,微电影同样包括这四个阶段。 剧本:微电影的前期创作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基础。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剧本便是微电影创作的出发点。 剧本的编写,就是根据导演脑海中已有的一个故事框架或线索,完成整个剧本的创作。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集体创作,通常三人以上最好。这种方式非常适合非专业创作者:每个人都很关注故事本身,有自己的想法和点子,又无法单独完成创作,所以需要集思广益。导演要引导讨论向预想的方向进行,而不能任由其自由进展。这种头脑风暴式的创作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为故事加料,但是如何整合每个人的想法,导演引导讨论组将故事框架定好后,还要再细化和丰富故事的枝叶,最后由导演或指定讨论组中的一人根据框架整理,编写出用于拍摄的剧本。 剧本的编写,并不是简单的一次就可以完成,需要多次的整合修改。每写一稿,都得再次召集主创进行沟通。包括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动作独白等都得一步步确定下来。这个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情节,最好是能一边演一边修改。这样既能明确想要的效果,又能更全面地认识剧本。改了四五稿之后,剧本大体成形,但一有新的、好的想法,同样可以加入到剧本中,以做到精益求精。从众多拍摄微电影的经验来说,剧本必须下大力气好好写,没有好的构思,即使片子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