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庆内边缘带产业选择讨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庆内边缘带产业选择讨论 【摘要】 大城市范围内空间和功能上相对独立的区域叫做组团,而从中产生组团的大城市称为母城。重庆母城和组团之间的区域大都属于城市内边缘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的内边缘带将在短期内面临比较全面而彻底的转型。文章通过分析重庆内边缘带的特征,并以重庆华岩新城区为例,认为重庆内边缘带的产业选择应遵循“服务母城、带动组团,与成型的新区功能错位,结合本身基础与资源,迎合重大项目布局”的产业选择策略。 【关键词】 城市化;内边缘带;组团;产业选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经济社会的迅速进展使城市化的进程和模式悄然改变。传统上,城市的扩张是通过城市边缘带不断向外较均匀地推移来实现的,即“摊大饼”式扩张。城市边缘带也称城市边缘区,指大城市建成区外围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处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过渡地带。其中靠近城市中心区,绝大多数土地已用于城市建设或已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地区称为内边缘带。1975 年,洛斯乌姆(L.H.Russwurm)在讨论了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后,将城市内边缘带进行了量化定义,即城市内边缘带为离城市成片建成区约五公里的地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单核城市不断向多核进展,城市的扩张也由单纯的“摊大饼”式转向“组团”建设式扩张。所谓组团是指城市内空间和功能上相对独立的区域,而与组团对应的能从中生发出组团的大城市称为“母城”,有时也称为中心组团。近些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摊大饼”式和“组团”建设两种方式同步扩张的现象,其中又以重庆为典型。 (一)重庆内边缘带的含义 重庆由于特别的地形地貌,是典型的“组团型”城市结构。近年,重庆面临着巨大的进展机遇,城市化速度不断提高,母城与组团进展时序发生重大变化(见图 1)。传统上,由于城市化速度相对较慢,母城与组团的融合必须依赖组团进展成熟之后与母城共同发挥作用,完成融合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重庆的“组团及组团式布局结构呈现出跳跃式扩展(进展组团期)和渐进式扩展(充实组团期)不断交替演化的特点”。每经历一轮交替,城市就扩大“一圈”。当前,在布局二环组团的同时,母城也在快速扩张,当母城的扩张速度超过了组团的成长速度时,便先一步在空间上实现与组团的融合,并加快组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