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可行性报告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在决定上一个新产品,一条新生产线,或者建一个新工厂时,总要提交一份可行性报告供上级批准。 国企的可行性报告 本人曾经阅读过几份来自国企的可行性报告,但发现其目的和内容都与外企的可行性报告有很大差异。先说其目的,国企的可行性报告是为了说服上级领导并得到相应的批准和支持,并假定上级领导比他们自己更了解情况。而报告一旦被批准,上级领导就要承当相应的责任。 目的上的差异自然导致内容上的差异。这里有几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强调为什么要上这个工程,但无视如何进行这个工程,似乎要等工程批准之后才去考虑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方案; 二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中宏观的、模糊的数据多,而微观的、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少,假如上级领导不了解相应的市场和用户的状况,很难作出推断,只能闭着眼睛签字; 三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没有或很少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和责任分配,这为以后出现大的偏差和问题打好了伏笔,便于 过关 ; 四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对今后几年的市场预测偏于乐观,似乎不这样乐观就得不到批准,对可能发生的各方面的 不测风云 认识缺乏,甚至有认识 也不写上去。这样出现偏差时就可以强调客观原因,归结到不可预测性上; 五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对市场、用户、竞争和风险的评估太粗、太少,没有考虑到自己企业投资一个热门工程的同时,其他企业也可能在准备上类似的工程,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就不讲市场份额的问题,把市场总规模当成了决策的主要参考标准,自然也就没有 市场细分 和 市场定位 这样一些概念。 外企的可行性报告。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外企是如何来写他的可行性报告。 首先外企的可行性报告从目的上讲是写给自己企业看的,是为了说服自己而不是说服别人,尽管一些大工程也要上级批准,但其目的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达成共识,对时机、挑战、困难和风险有详细的分析。 从内容上讲,外长的可行性报告有几个特点: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采纳同样的或类似的报告格式,便于统一标准,统一分析方法,便于他人理解,同时也便于企业去搜集信息、整理数据、准备报告; 二是宏观的和微观的数据并存,有量化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其 出处 〔信息来源〕,对结果做出最差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和最正确情况下的三种预测; 三是将今后几年如何实施 这个工程写得很具体,从人员、资金、设备、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全盘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