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做主前段时间听说有一大群高中生集体放弃高考 没人要求我们把青春用来贴大字报,用不着上山下乡 当我们面临更多选择,更多成为自己的机会时,也拥有更为张扬和忧伤的青春。 所有的青春都用来成长,而成长这东西就是用伤痛来构筑的。年轻必定与理想有关,只不过我们不喜爱把它叫做 理想 ,我们觉得那样太矫情,我们更喜爱把它叫 想法儿 ,我们把想法儿捧在手心里,每次跌倒,爬起,劝自己再稳重一点儿,再勇敢一点儿,我们就靠着这些个小想法儿,去体验冲动、挫败、焦急和欢乐。 青春拥有幻想和失败的权利,无论别人怎样评判我们,我们内心永远有一个自己的 价值尺度 ,引领我们追寻自己的生命方向。 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是浪花 18 岁的她是重庆某信息工程学校的大学生。自从那天下午,她偶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答应会常去探望她之后,这个家境窘困的女孩的周末便跟其他学生不同了:她周末时到学校附近的那家农家乐干传菜的活儿,打工一整天的酬劳是 30 元。发了钱,她便买上蛋糕、牛奶等食物送到婆婆家去。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学校发生的事和农家乐听到的稀奇事,讲给婆婆听。很多时候,她从婆婆的表情里知道,自己讲的话对方根本听不清楚,但是婆婆很照顾她情绪,不管她说什么,均不时用 要得 回应,且辅以孩子般的欢乐笑容。只要听到婆婆说 要得 ,她就觉得很满足。每次跟婆婆道别时,她都会嘱咐: 你一定要注意身体。 老人的回应仍是那句口头禅: 要得。 三个月后,婆婆去世了。那天她也去了灵堂,在冰棺旁守灵了大半天,很多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婆婆的亲孙女。直到婆婆的儿孙们把一幅 人间真爱,关爱老人 的锦旗送到她的学校时,她用端盘子挣来的血汗钱替婆婆伴老解闷直至送终的事,才被人知道。 女孩就是黄晓雪 她 21 岁,是华中师大的大三学生。18 个月前,大学好友思思患病去世,临终前曾拜托她照顾自己的母亲。面对思思的临终托付,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坦白讲,年少的她当时并未意识到承诺的重量,直到有一天,思思妈妈突然给她打来电话说,你放了假回家住几天吧!那一声 回家 ,让她心头一震,突然觉出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与重担:我该怎么去完成这个托付呢?尽管她还未想清楚以后到底该怎么做,但担当起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帮思思妈妈尽快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刻不容缓。于是,她认了思思妈妈做干妈,即使学业再紧张,也要挤出时间赶到干妈家中,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伴她逛街 她是个懂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