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献综述概览了现代社会国内外关于战略管理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略管理讨论的进展方向,重点提到了核心能力理论、产品—市场理论、相关多元化理论关键词:战略 管理 理论 核心能力 产品—市场 多元化 企业战略是企业以未来为主导,为求得生存进展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策划和谋略,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讨论迅速进展起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化讨论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 ?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讨论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进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讨论和探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一、国外企业战略管理进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进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纳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进展商机。 19 世纪 60 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 以猎取竞争优势。(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 世纪 70—80 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