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抛锚式教学《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00002

抛锚式教学《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00002_第1页
1/6
抛锚式教学《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00002_第2页
2/6
抛锚式教学《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00002_第3页
3/6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模式介绍“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得教学”。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得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得知识放在情境中,通过老师得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得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得目得。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得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得课程环节:抛锚——探锚——定锚——思锚设计思路说明古诗教学既是高中语教学得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根据以往得经验知道,学生到高三时在古诗阅读方面存在三个问题:记忆不牢固或不会背诵或默写出错;不会鉴赏,不懂运用诗歌鉴赏术语;情感读不懂或理解不透。鉴于以上原因,《杜甫诗三首》我准备这样设计:第一课时学生观看教学资料片,自主读诗、译诗、背诗、默写诗;第二课时有重点地讲授三首诗,引导学生深化思考;第三课时(或课下)安排学生查阅网络资料,全面了解杜甫人生经历,拓展阅读《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等相关杜诗,写作鉴赏小文章。 教材分析杜诗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得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得罪恶作了较深得批判,表现出对穷苦人民得深切同情。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得表达能力。继承和进展《诗经》以来得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得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得重要作用,故诗人被称为“诗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诗歌得深沉感情,领悟诗歌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得诗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得关注及思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课前准备1、《咏怀古迹(其三)》朗诵音频;2、多媒体课件;3、学生完成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昭君出塞、身死异国得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得题材。从西晋得石崇开始,到南北朝得鲍照、庾信,再到唐代得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得诗,其中杜甫得《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得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得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得历史。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得《咏怀古迹》,感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抛锚式教学《咏怀古迹(其三)》(人教)_0000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