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 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中本章第一节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以有更深切的体会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差。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沟通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推断(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讨论方法2.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育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3.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究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四、重点难点(一)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二)难点:推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五、流程设计课题引入,学生预习→演示:切割磁感线→问题:哪些情况可能产生感应电流→进行试验:1.演示:模仿法拉第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磁铁插入线圈→分析论证:1.“S”变化2.“B”变化→归纳总结:“Φ”变化→进一步明确得出的结论→拓展应用六、教学方法本节以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七、教学媒体切割磁感线演示装置、灵敏电流计,原副线圈组,条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等。八、教学过程 1.展示学习目标2.课题引入1820 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英国物理学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