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1.6 实验讲座:误差和有效数字一、考试大纲中实验能力的要求 能独立的完成知识列表中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大纲对实验的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做要求.三、有效数字 1.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位数:从左侧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共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有效数字. 用心 爱心 专心1 例:0.092 3、0.092 30、2.014 0 有效数字的位数依次为 3 位、4 位和 5 位. 3.科学记数法:大的数字,如 36 500,如果第 3 位数 5 已不可靠时,应记作3.65×104;如果是在第 4 位数不可靠时,应记作 3.650×104.四、误差 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来源:一是实验原理不够完善;二是实验仪器不够精确;三是实验方法粗略例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零点未校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代替对小车的拉力等. (2)基本特点: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总是偏大或偏小. (3)减小方法:改善实验原理;提高实验仪器的测量精确度;设计更精巧的实验方法. 2.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来源: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和实验仪器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用刻度尺多次测量长度时估读值的差异;电源电压的波动引起的测量值微小变化. (2)基本特点:多次重复同一测量时,偶然误差有时偏大,有时偏小,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比较接近. (3)减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例 1】指出以下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 A.测量小车质量时天平不等臂、或砝码不标准,天平底盘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