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一、考点点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二、构建知识体系 三、易错点剖析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2.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3.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4.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5.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探究案】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 年 12 月 17 日,作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议题之一,“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议题在浙江乌镇举行。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对话合作,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在互联网时代,要利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美美与共,推动文化成果共享;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各美其美,因地制宜,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以丰富多彩为愿景,美人之美,推动文化的合作与交流。(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共享的道理。(10 分) 探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 年 12 月,文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对当前我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做出了安排和部署。贫困地区是我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汇聚的地区。随着扶贫搬迁、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据统计,贫困地区 1.8 万个乡镇,绝大多数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力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10课 题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预习案】相关知识要点并独立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