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商不变性质商不变的性质 新安中心小学 陈 耀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第 84—85 页例 10—例 1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日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 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慧,猴王就利用分饼子的时机教育帮忙了它。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 8 只桃子,要它们平均分 2 天吃完,很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足,唯独肥肥大叫着说:“8 只桃子太少了,不够吃。”猴王说:“那好,我给你 16 只桃子,平均分 4 天吃完。”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猴王又说:“那我给你 32 只桃子,平均分8 天吃完。”肥肥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到:“太少,太少,还不够吃。”猴王最终说:“那我给你 64 只桃子,平均分 16 天吃完,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慧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老师组织学生争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学问做预备。 “8 只桃子,平均分 2 天吃完。” “16 只桃子,平均分 4 天吃完。” “32 只桃子,平均分 8 天吃完。” “64 只桃子,平均分 16 天吃完。” 得出以上的条件后,要求学生依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只) 164=4(只) 328=4(只) 6416=4(只) 通过计算,学生发觉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子只数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学问来帮忙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慧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日这节课的学问,你就知道了。 (3)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 8、16、32 和 64 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被除数)“除号右边的 2、4、8 和 16 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假如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二、进展新课 (一)提醒商不变的性质 1.观看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