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在今年的新课程培训中,我们观看了两节全国优秀地理老师的竞赛课,两节课同课异构,均讲的是新课程必修二中的一节课,但风格迥异,一节是典型的传统教法,一节课那么充分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冲击。是啊,新课程,假如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支撑,必将落得和上一轮的课程改革一样,没有多少改变,国家的课程改革又将流于形式。 听了张海晨校长的报告,我更加坚决了上面的想法,也坚决了课改的决心。特别是张校长展示的那两幅关于“学生对所教内容两周以后记住的平均率”的塔形图的比照,更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此时还不踊跃投身于课改,那怎么对得起国家、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呢? 在我们学校的学导螺旋开展大课堂实践中,我也存在许多的困惑,有的时候在课堂上我也会觉得彷徨,很多的地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觉不够流畅,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些都让我难以宁静安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时间不够用,室展、簇展的关系未能很好协调,存在重复低效的现象,还有就是学生参加展示的踊跃性不高、或展示权老是集中在少数学生中的问题等。而在张校长的报告中,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首先是簇展和室展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相识到了簇展在一节课成败中的关键性作用,只有簇展进展的充分,才能保证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大多数同学中得到落实,保证新课堂的高效。而在实际的课堂实施中,往往我们的簇展、室展内容相同,导致很多同学对簇展的参加缺乏踊跃性,在簇展中时时置身事外,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站在一起。同时,簇展、室展的重复也是我们课堂时间惊慌的主要缘由,当然,这其中也暴露了我们老师还不够坚信学生,还不敢放手,总是担忧学生对学问的理解不够精确、不够到位,必需在室展中亲自把关才行。听了张校长的报告,我认为我们必需提高室展的针对性,使簇展、室展更敏捷一些。室展我们应当展示的是学生簇展中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方式上可以是向我们以往的集中展示,也可以像李校长提到的真正放开、实施超市式的方式,即以黑板为载体,打破学簇的单位,学生依据自己的问题自选位置参加展示沟通,由每簇确定一位题长来负责重点展示和组织展示。而假如簇展能够把问题都解决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不进展室展;又或者簇展困难重重,没有明显效果话,我们那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室展,在室展的根底上,再利用簇展的形式进展课堂检测,深化学生的理解。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