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经营权回购: 是新开端还是走回头路?田凤 谢倩2025.9.5 中国旅游报困境:后期投入不足景区进展乏力 上世纪末,重庆一些区县靠转让景区经营权而摆脱旅游业“包袱沉重、债台高筑”的困窘局面。其中,景区经营权回购先锋之一的武隆县就是典型代表。 据了解,经过近 10 年进展,武隆旅游业在重庆 40 个区县中名列前茅,游客年接待量达 164 万人次,旅游业逐步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进展,景区经营权承包带来的企业后期投入不足、管理主导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逐步显露。 “武隆旅游业进展初期,企业接手景区经营权之后曾下大力对景区进行了打造,一度促进了武隆旅游业的进展。”重庆市武隆县旅游局局长吕劲松告诉记者,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进展,一些掌握景区经营权的企业被眼前利益所吸引,过分追求短期收益,致使其在开发利用景区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行为“短视”、开发与保护“两张皮”等问题。 “个别私营企业往往看重投资收益,对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配套设施项目或营销投入不是很积极,导致景区的长期进展受到制约。”重庆市江津区旅游局局长张乾坤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说,企业“短视”曾一度制约了四面山景区的进展。掌握四面山景区经营权的企业在打造景区的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一度改变其经营方向,对旅游景区的投入严重跟不上景区进展的需求,甚至出现借开发景区之名搞房地产开发之实等情况,严重违反了景区开发的初衷。 因相同问题而进展受制的不仅是武隆县、江津区的景区。据了解,目前彭水阿依河,万盛黑山谷、石林、铜鼓滩等景区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说,部分企业在景区开发过程中以破坏资源为代价,舍不得投入,急功近利,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实力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政府的管理与主导职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在景区管理与景区经营间出现了失衡的状况,这就使景区可持续进展受到制约。 对策:回购景区 政府重掌经营权 目前,重庆共有 6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9 个市级风景名胜区,这其中,就有一些景区的经营权掌握在企业手里,如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武隆天生三硚、市级风景名胜区万盛黑山谷、石林等。 重庆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称,针对自然景区经营权分属不同企业的现状,将通过回购的方式结束企业各自为政的状况。首先委托评估机构对各景区的投入进行评估,再由当地政府将景区经营权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