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家长必读一、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婴儿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易患麻疹、流脑、结核、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乙肝等各种传染病。而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染病后,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还能危及生命。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所以,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二、家长怎样配合接种工作孩子出生后或从外地迁入,要在 30 天内到所在镇卫生院防保科登记建簿,免费领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然后根据免疫程序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预防接种票据》,按时带孩子去打预防针,防疫医生凭证给孩子接种疫苗。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应按预约的时间打针或服糖丸,只有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才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预防接种证要妥善保管,丢失后要及时补办。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和学校将查验每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三、预防接种后要过多久才能产生免疫力预防接种后,人体产生免疫力需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次数、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 1-4 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免疫力弱,维持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后,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较长。因此一定要按规定完成接种次数。四 、如何减少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发生? 一 ) 、打“预防针”之前,家长应主动向接种门诊的检查医 生提供儿童近期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二 ) 、打“预防针”之后,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下几 点:( 1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 2 )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 3 )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 4 )多喝开水 ( 除服脊灰糖丸外)。 五 、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吗?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但是,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大多无害,为一过性, 2 ~ 3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