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进展观树立正确的进展观 随着地方“两会”相继闭幕,2025 年各省经济增长目标也一一出炉。与上年比较,有 22 个省市自治区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地方下调 GDP 增长目标的举措,与目前中央提出有质量的增长相符合,说明各级政府开始摒弃一味追求过快的速度,不再将 GDP 作为地区进展最重要的考核要素,而是日益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经济进展的质量,“降速提质”成为普遍共识。 “十二五”前两年(2025 年和 2025 年),在国家层面把 GDP 增速定为在 7.5%,2025 年的增速是多少,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会明朗。从地方公布的目标看,与 2025 年 GDP 增速目标多数超过 10%相比,今年过半数地区经济增速低于 10%,一些省份下调超过 1 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地方集体主动调低今年经济增速,这既是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较大压力的应对,同时也与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不再简单“以 GDP 论英雄”不无关系。很长时间以来,“唯 GDP”的政绩观,促使了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做大GDP,投资拉动成为地方政府之间政绩竞争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地方债务高企的状况,许多地方还牺牲了环境。“唯 GDP”的政绩观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的需要,并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障碍。从现实经济基础上看,在经历了持续多年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经济体内生需要适当放缓进展速度,转而注重“质”的提升。假如还是像以往追求“GDP”在简单意义上的数量增长,不仅难以提升经济进展的“质”,还会加剧环保与资源矛盾,增加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风险,为今后的宏观经济治理埋下风险隐患。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进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进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进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去年 12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再把 GDP 增长作为地方官员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要求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在政绩考核里面的比重,建立起包括环保、节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在内的综合考评体系。 速度问题是基本经济问题。经济是基础,社会进展,国内生产总值这个 GDP 不可少。但是那种片面追求 GDP,仅以 GDP 论英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