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证券化讨论评述与分析框架构建森林资源证券化讨论评述与分析框架构建 内容摘要:传统融资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林业的融资需求,进行林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森林资源证券化是林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首选,但现有的森林资源证券化讨论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本文在对国内外森林资源证券化讨论和我国其他的行业资产证券化讨论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森林资源证券化讨论框架,以期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森林资源证券化可行性分析并设计出具有应用价值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森林资源证券化 可行性 实施路径 文献综述 (一)国外讨论 国外许多国家的机构和学者都对森林资源证券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讨论。早在 1998 年,菲律宾自然资源与能源部(DENR)就制定了森林资源证券化融资战略(FRSS),希望以此来引导社会资金支持菲律宾的森林可持续化经营。2025 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和英国国际进展部(DFID)联合,对森林资源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验证,其讨论表明森林保险、森林经营风险消除技术、资产多样化需求和生态服务市场的出现均有助于森林资源证券化的推行,森林经营者可以利用森林资源证券化技术发行森林证券,从而为森林的可持续化经营融得长期资金。Marco Boscolo(2025)依据拉美国家的林业融资战略经验,提出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实现森林经营可持续进展的重要举措,而证券化产品是多样化的林业融资工具的重要部分。 (二)国内讨论 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是行业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讨论的进展脉络,本文将从一般资产证券化、行业资产证券化和森林资源证券化三个层面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1.一般资产证券化讨论。通过对有关资产证券化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进展,我国的一般资产证券化讨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资产证券化基本机理推介和国外经验推介阶段;二是资产证券化法律、会计、税收、风险和管理等方面的细节讨论阶段;三是对金融危机的讨论和反思阶段。 2.行业资产证券化讨论。银行业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一直是我国资产证券化讨论的重心,但除了银行业资产外,学者们对不同行业的资产证券化进行了讨论,讨论主要围绕证券化的意义、可行性和操作模式展开,对这些讨论的典型文章总结归纳如表 1 所示。通过表 1 可以得出,行业资产证券化讨论主要围绕应用意义或动因、可行性分析和操作模式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