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诸城都吉台被称为平昌故城文化遗迹的缘由概述诸城都吉台被称为平昌故城文化遗迹的缘由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讨论所山东队及省、地(市)文物部门曾对故城址做过多次调查。1982 年,诸城市博物馆进行详细调查与勘察。故城内的“斗鸡台”及其周围,是一处龙山文化至商、周时代的古遗迹,汉代、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也十分丰富。 【关键词】 都吉台;遗址;遗物;平昌城 平昌故城位于山东省诸城市西北部,距市区约 50 华里,今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就坐落在这座古城遗址上。潍河支流渠河由东向西流经城北,荆河由城南绕经城东,在城东北入渠河。南北长1000 米,东西宽 900 米,面积 90 万平方米。故城东南角有一高约 7米的土台,俗称“龙台”,又称“斗鸡台”,现“都吉台”村名可能即由“斗鸡台”演变而来。 平昌,汉置县。文帝四年(公元前 176 年)封齐悼惠王刘肥第八子印为平昌侯,即此。西汉属琅琊郡,东汉属北海国。三国时,魏置平昌郡于此,后郡废,县属城阳郡。晋复置平昌郡,以县属之。北魏初仍属平昌郡,后改属高密郡。北齐废,入安丘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讨论所山东队及省、地(市)文物部门曾对故城址做过多次调查。1982 年,诸城市博物馆进行详细调查与勘察。故城内的“斗鸡台”及其周围,是一处龙山文化至商、周时代的古遗迹,汉代、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也十分丰富。 一、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故城东部的斗鸡台上 “斗鸡台”原来是荆河岸边的一处台地。新石器时代,人们往往选择台地为居住地点,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活饮水问题,又便于渔猎和稼穑,还能躲避水患。为了生存,必须保存火种,居住地的火塘常年不息,代代相因。所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层中,含有大量的草木灰,致使整个遗址成了黑色。台上常常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及蚌器,是诸城县内一处重要的新时代遗址,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殷商时期的文化层主要分布于斗鸡台上,范围与龙山文化相当 这里曾出土过一件陶鬲,通高 23 厘米,口径 16 厘米,方唇卷沿,分裆,三袋足外撇,无实足根。口沿一下通饰粗绳纹。该器既有中原殷墟遗址出土陶鬲的特征,又表现出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特点,应是殷商时代的地方民族即东夷族先民的遗物。 三、西周文化遗迹主要分布于台上及其附近 台北侧有一处墓葬区,常常出土人骨架和随葬品。1976 年,曾在此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铜编钟,是省内发现的最早的编钟之一,其它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