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浅析中小企业绩效管理 [提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影响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适时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绩效管理模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效率,对于提升企业的绩效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 收录日期:2025 年 3 月 11 日 一、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一)把绩效考核等同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地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进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进展。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 (二)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而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战略的目标方向。 (三)绩效管理缺乏沟通与反馈机制。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时期,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高层观念不一致,对绩效管理实施目的不明确;中层经理执行中又没有将其任务合理地分解,中层缺乏压力也就直接导致对下属的宽容放纵,使考评流于形式。提到绩效管理,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每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即由人力资源部设计通用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