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路快速路工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简介: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根据拌和、摊铺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热拌混合料(HMA)和冷拌混合料(CMA)。热拌混合料拌和温度 150-180℃,优点是主流技术、路用性能好,缺点是环境污染重、能耗大、沥青老化较严重。冷拌混合料拌合温度 15-40℃(常温),优点是环保、节能、混合料可存储,缺点是路用性能很难与热拌混合料相比。如何保留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良好的特点并克服其存在的环境污染重、能耗大、沥青存在老化等问题。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何在保留冷拌沥青混合料环保、节能等优势的同时克服其性能尚有差距的不足,成为努力的方向。而当今世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持续进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25 年 5 月 9 日,云南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提出:我省的公路施工及养护中将逐步推广节能技术,重点开始温拌和燃油改煤技术等的推广。在这些国际国内背景下,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应运而生。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是一类拌合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180℃)和冷拌(常温)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节能减排沥青混合料,其拌合温度为110℃-130℃,摊铺和压实路面的温度为 80~90℃,最低可达70℃。该项技术起源于欧洲,于 2000 年起开始铺筑试验路,并在2000 年的国际沥青路面大会上首次进行沟通。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主要分为四类:即沥青-矿物法(Aspha-Min)、泡沫沥青温拌法(WAM-Foam)、有机添加剂法、基于表面活性平台温拌法。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温拌法,该技术由美国 Meadwestvaco 公司提出,2025 年 8 月在南非铺筑了第一条试验路。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温拌法,有三种工艺可以实现:乳化沥青法、浓缩液法、温拌沥青法,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浓缩液法和温拌沥青法。表面活性剂的温拌机理即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大大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的表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和反润湿、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的化学品。浓缩液法施工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浓缩液)直接加入搅拌锅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浓缩液法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温拌沥青法施工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直接加入到沥青中,制备温拌沥青。该温拌工艺不依据发泡或者降粘的原理,而是通过特别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在温拌沥青混合料内部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