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如今,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进展已经体现出了多而性。这是从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模式向智能对象的完全分布式网络的重大转变,这种变化带来了体系结构和安全等问题。文章从物联网的概念、结构、挑战和安全隐私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 202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表了他们对物联网的第一次报告,提出了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并说明了物联网通过结合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进展以感官和智能这两种方式连接所有所存在的事物。2025 年 7 月,ITU 批准了一项为 IOT 定义的新标准,它指出信息社会的全球基础设施,在可互操作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互连物理和虚拟的事物,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互联网在过去几年里进展得很快并连接着全球数十亿的东西,这些东西有不同的处理和计算能力,支持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因此,将传统互联网并入未来的智能互联网叫做物联网(IOT)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能为分布式智能对象的协作提供一个真实世界的智能平台,智能对象能够执行应用程序、感知实时情况,并与其他对象进行沟通。这不仅基于 RFID 技术的成功,还得益于无线和通信网络的进展,例如 4G、LTE 和 WiMax,以及其大范围的无线连接能力。 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对象与对象、人与对象间的通信,大大扩展了信息通信的深度,并运用在众多领域,如制造业、物流业、智能家居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因此,物联网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大量有用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1.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感知层利用各种传感技术猎取信息;网络层实现感知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应用层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 1.1 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进展和应用的基础,具有物联网全而感知的核心能力。感知层一般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传感器的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有 RFID 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以及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等。 1.2 网络层 网络层建立在现有的各种电信网络和 Internet 基础上,主要承担着数据传输的功能,未来物联网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融合和扩展,如综合使用 IPv6、2G/3G、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