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征: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3.影响(1)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2)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二、君权和相权1.演变西汉汉武帝设立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组成的“中朝”与“外朝”制衡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下设政事堂,相权有所分散宋代设_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元朝大都沿用宋制 2.影响:有利于防范宰相专权;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1)秦朝:中央和地方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西汉: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3)发展:唐代的御史台;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的御史台。2.评价(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2.察举制: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制度。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4.科举制(1)演变:隋朝创立,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八股取士。(2)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3)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五、行省的设置1.内容: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2.管辖: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轻巧识记]1.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2.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3.选官制度的演变及标准[概念阐释]1.古代监察的弹劾制弹劾是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自秦代就已产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