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产品经理的碎碎念好久不见,由于我工作变动的缘故,从杭州跑到了上海,从直播(社交)产品彻彻底底干起了社交产品,所以有段时间没有更新文章了。在新的公司干了差不多快两个月了吧,抽空整理了一些自己这段时间只言片语的启发和思考,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全文里提到的社交产品皆指陌生人社交产品,为了方便大家阅读这些思维碎片,在这里列个提纲:重新理解社交产品回看付费社交的本质先了解用户,再去做产品重视行为数据,“轻视”结果数据1. 重新理解社交 读过我其他文章的同学一定知道,我在以往的文章里反复提到和强调“社交的本质是链接”,是帮助人与人建立起联系,形成关系,最终沉淀出关系链。 但是经过自己一段时间在社交领域的摸爬滚打和思考沉淀之后,我觉得自己以前的理解就像是说了一半的话并没有说完,需要去进行思考上的迭代升级。 社交产品帮助用户建立链接,是的,没错。可是用户为什么需要建立链接呢?链接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在之前的论述里并没讲清楚,讲明白。其实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真正回答了到底什么才是社交。 用户之所以需要建立链接,是因为他们需要进行供给和需求的置换,他们需要通过链接找到与其置换社交资产的对象,所以社交的本质上是社交资产的交易。说 low 一点就是,你馋我的身子,我馋你的票子,各取所需。 社交产品本质上就是一个交易平台,所有!强调一遍!是所有社交产品都是在做荷尔蒙生意,不管你是陌陌、探探、soul、小回音、uki 其实都是在吃这口饭,只是路径上和方式上的实现有所不同,使得用户在感知上和认识上产生了差异。 顺着说下去的话,社交产品经理做的大部分的工作其实就只是在扮演着荷尔蒙搬运工的角色,通过产品流程和功能设计帮助女性去传递荷尔蒙,以及帮助男性去收集荷尔蒙,最终促成社交交易的达成。2. 回看付费社交的本质 由于自己现在所从事的项目是一款轻付费的社交产品,所以这段时间自己应付费社交又有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和认识。 提到付费社交,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色情、有偿服务和各种擦边球,因此很多人,包括一些社交行业的产品经理都嗤之以鼻。但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家的关注重点全都放在了付费上,却忘了社交。 前面都说了,社交是一种社交资产的交易,既然是交易,这买卖就就可能无法一锤子达成,或者说存在交易失败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下国内男女比例116.9:100,男性比女性多 3000—4000 万的大前提下,女性本身就成了社交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