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考核与成绩分析种母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其每年生产较多的健康仔猪,获得较高的断奶成活头数,从而为生长猪的生产提供较好的数量基础。我们知道母猪在养猪生产中要重复这样的周期:产仔─哺乳─断奶─空怀─配种─妊娠─再次产仔。在这样的生产周期中,产仔、断奶、配种是母猪在生产周期中的短期行为,分别由接产技术、断奶技术、配种技术支持;而哺乳、空怀、妊娠则是母猪在生产周期中的长期行为,它们都是相对漫长的过程,所含技术主要侧重于饲养管理方面,它们决定了短期行为所表现出的结果。为此产仔成绩、断奶成绩和配种成绩往往分别是妊娠、哺乳和空怀阶段饲养管理技术实施好坏的反应。本文将讨论生产周期中这些技术环节的循环因果关系,以及考核指标,以便正确分析母猪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接产技术考核与产仔成绩分析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是由胚胎发育的规律决定的。胚胎的发育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关键时期:① 胚胎着床期,胚胎的第一死亡高峰,大约在母猪配种后 9─13 天;② 胚胎器官形成期,胚胎的第二个死亡高峰,大约在母猪配种后 3 周左右;③ 胎儿迅速生长期,胚胎的第三个死亡高峰,大约在母猪配种后 60─70 天。因此人们把妊娠母猪的饲养人为分成三个时期:前期从配种日开始到配种 30天左右,在这一时期宏观上要对配种后 16─24 天注意观察母猪重发情表现,以便于初步确定母猪是否妊娠,在微观上包含了胚胎着床期、胚胎器官形成期两个胚胎死亡高峰,因此管理上必须认真认真,避开意外刺激;中期从配种后 30 天到 60天,这一时期主要任务还是妊娠诊断,以及早发现假妊,做出及时处理;后期从配种后 60 天起到分娩,这一时期由于胚胎生长迅速,营养需要量比前中期都要多,所以必须增加饲料供应量,提高饲料的营养含量,以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在胚胎的第一和第二死亡高峰,由于胚重很小,胚胎死亡后很快被母体吸收,不会留下痕迹。当胚胎发育到 60 日龄时,胚重将迅速增加,胚胎增大,因竞争营养而死亡的胚胎,母体不能完全吸收,在母猪分娩时会产出体外,形成木乃伊(黑仔);在这一时期因缺乏营养,而活下来的胚胎,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生时个体重相对较小,成为弱仔。在母猪分娩过程中,由于母体和环境的不良因素(比如胚儿在子宫中过早断脐),以及管理的不周,还会导致分娩中胎儿的死亡,就会产生死胎。而致死则很可能由于胎儿在产道中憋气时间太长,产后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