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可因地制宜试点 【报告】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给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高春艳介绍,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进展现代农业的必定选择。高春艳表示,土地确权意义重大,实施难度更大,可以因地制宜,适度推动,试点探究。 新型城镇化:解决好“三个 1 亿人”问题 【报告】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 1 亿人”问题,促进约 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农办主任陈锡文称,城镇化进程中,“人”不能掉队。城镇化是稳增长的潜力、调结构的支撑、促改革的方向和惠民生的手段,最大的阻力在城乡二元结构。“三个 1 亿人”目标,就是制造公平制度环境,比如,剥离户籍背后的隐形福利,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让更多人通过改革分享“福利蛋糕”,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户籍改革:城市间差别化落户 【报告】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称,要有序推动城镇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必须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消除阻碍农民进城落户、人口迁徙定居的户籍制度障碍。同时,要遏止“大城市病”,也确实需要差别化对待“北上广”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 粮食安全:中国碗要装中国粮 【报告】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 1 亿亩试点。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 13 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称,尽管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但背后隐忧不少。一是有相当数量耕地污染严重不宜耕种,二是土地“非粮化”倾向加剧。种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低,必将危及粮食安全。要改善土壤质量,就要在农村改革上做文章:抓紧土地确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