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老舍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二、原文摘录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制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正红旗下》我看了看天上,黑上来了,只有一片红云,像朵孤独的大花,恰好在大鹰的头上。 —— 《猫城记》天上有一块桃花色的明霞,把墙根上的几朵红鸡冠照得象发光的血块。一会儿,霞上渐渐有了灰暗的地方;鸡冠花的红色变成深紫的。又隔了一会儿,霞散开,一块红的,一块灰的,散成许多小块,给天上摆起几穗葡萄和一些苹果。葡萄忽然明起来,变成非蓝非灰,极薄极明,那么一种妖艳使人感到一点恐怖的颜色;红的苹果变成略带紫色的小火团。紧跟着,象花忽然谢了似的,霞光变成一片灰黑的浓雾;天忽然的暗起来,象掉下好几丈来似的。 ——《四世同堂·惶惑》西边的红云彩慢慢的把太阳的余光散尽了。先是一层一层的蒙上浅葡萄灰色,借着太阳最后的那点反照,好像野鸽脖子上的那层灰里透蓝的霜儿。 ——《二马》二十三岁那年,我自己的事情,以酬劳来讲,不算十分的坏。每月我可以拿到一百多块钱。十六七年前的一百块是可以当现在二百块用的;那时候还能花十二个小铜子就吃顿饱饭,我记得:一份肉丝炒三十油撕火烧,一碗馄饨带卧两个鸡子,不过是十一二个铜子就可以开付;要是预备好十五枚作饭费,那就颇可以弄一壶白干儿喝喝了。 ——《小型的复活》这还是好的,更有三更半夜,敲门如雷;起来一看,大小三军,来了一旅,俱是知己哥们儿,携老扶幼,怀抱的娃娃足够一桌,行李五十余件。于是天翻地覆,楼梯底下支架木床书架上横睡娃娃,凉台上搭帐篷,一直闹到天亮,大家都夸青岛真凉快。 ——《暑避》等了一个多世纪,车居然会开了。大家仍然连大气不敢出,直等到天津的灯光完全不见了才开始呼吸,好象是已离开了鬼门关,下一站便是天堂。到了沧州,大家的腿已变成了木头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