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仔鸡饲养后期死亡原因及其防制对策在肉仔鸡生产实践中,一般而言其死亡率是随鸡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饲养前期因孵化原因(脱水、脐炎等)或管理不当而造成少量鸡只互亡;饲养后期,鸡只死亡大多数发生在 4 周龄以后,死亡率普遍较高,这直接影响肉仔鸡饲养场户的经济效益。就肉仔鸡饲养后期的死亡原因作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制措施。一、肉仔鸡饲养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免疫失败或免疫程序不当肉仔鸡新城疫(ND)、法氏囊(IBD)、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主要传染病的免疫工作,一般在 3 周龄前完成。假如不能严格遵守免疫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制订的免疫程序不符合本场(户)的实际情况,免疫后可导致免疫失败或免疫后不能使鸡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来抵御潜在的或外来病原的侵袭。此外,由于鸡体抵抗力的降低,还可诱发其他疾病,导致肉仔鸡后期发生典型的或非典型的 ND、IBD 及IB 等多种疾病而造成经济损失。2、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一般而言,饲养者在育雏期间特别是在育雏前期 1~2 周内,对雏鸡的管理是比较重视的,育雏的温度、湿度、密度、采食和饮水的槽位等都控制得比较好。饲养前期由于鸡只饲养密度较大而占用面积小,通常能较好地控制舍内的通风换气,故前期死亡较少。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和饲养面积的扩大,一些饲养者认为:肉仔鸡后期比前期好管理,因而忽视对后期仔鸡的仔细管理,从而造成死亡率上升。例如,后期温度达不到肉仔鸡生长发育的要求,鸡只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鸡不但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而且还可诱发呼吸道疾病、腹水症等疾病的发生。由于肉仔鸡后期体重增加较快,采食量、饮水量和排泄量亦相对增加,这就要求饲养管理更要加强。假如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或不能正常地通风换气,饲养面积不能相应地增加,垫料过湿又不能及时更换,粪便亦不能及时清除,这样时间一长,会造成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在害气体在舍内积聚过多,从而使得饲养环境越来越恶劣,易引起大肠杆菌病和呼吸道疾病,造成死亡增加。肉仔鸡后期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对防疫、换料、转群的驱逐和捉拿、温度变化、声响及惊扰等各种应激因素愈来愈敏感,这也是造成后期死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以冬季的温差过大和炎热夏季的热应激造成鸡只死亡更为多见。3、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鸡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除通过种鸡垂直传播外,鸡场兽医卫生条件的好坏和应激因素的强弱是诱发 CRD 及继发大肠杆菌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