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肉鸡霉形体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及防治

肉鸡霉形体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及防治_第1页
1/3
肉鸡霉形体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及防治_第2页
2/3
肉鸡霉形体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及防治_第3页
3/3
肉鸡霉形体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及防治肉鸡败血霉形体(MG)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是当前商品肉鸡生产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该病占发病总数的 50%以上,死淘鸡只占总数的 30%~40%,用于防治该病的药费占总药费的 3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此病显得更加突出,严重影响着肉鸡业的进展。1 流行及发病特点肉鸡败血霉形体(MG)感染通常被命名为鸡的慢性呼吸道病(CRD)。目前,我国除了刚从国外新引进的种鸡和正在净化的种鸡场外,一般 MG 感染率都在 50%以上,有的则高达 90%以上。MG 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因此商品肉鸡很多在出壳前就已感染。单纯的 MC.感染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表现症状,呈隐性经过或者只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此时鸡只死亡率很低。但应激因素可促使该病暴发,如气候突变,通风不良,鸡舍温度忽高忽低或过高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疫苗接种等等。鸡群在 1~3 天内会出现咳嗽、流鼻涕、气管罗音等呼吸道症状,增重缓慢,饲料酬劳降低。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鸡舍灰尘中含量很高。特别是在干燥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垫料及粪便中的含量也很高。大肠杆菌可通过种蛋传播,造成雏鸡大量死亡。10 日龄以后的肉鸡主要通过吸入鸡舍中灰尘经呼吸道感染,也有因饮用被污染的水及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大肠杆菌可引起各日龄鸡只发病,但因其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很少单独发生,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最常见的是与 MG 混合感染。MG 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发生于各个季节,但在寒冷的月份,发病更剧烈,病程更长。发病日龄多集中在 10~30 日龄的雏鸡。30 日龄以后的鸡只也能发生该病,但死亡率稍低。笔者发现临床上该病的发生过程往往是:鸡群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接种新城疫疫苗),首先出现呼吸道症状,4~5 日后就会发现个别鸡只精神萎顿、消瘦、死亡,且日渐增多。持续 10 天左右,呼吸道症状减轻,死亡鸡数减少,鸡群逐渐康复。死亡率在 2%~10%左右,鸡群康复的原因可能与应激因素的消除、患病期间饲养管理的改善、机体抗病力增强以及投放敏感药物有关。在正常情况下,鸡的气囊及呼吸道黏膜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应激因素使鸡体的抵抗力下降,鸡体内潜在的 MG 大量繁殖,损伤了气囊及呼吸道黏膜,致病菌进一步穿透气囊,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心包炎和肝周炎。2 症状及解剖变化2.1 临床症状 最初出现咳嗽、流鼻涕。白天轻,夜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肉鸡霉形体鸟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及防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