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单节段)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M48、061)行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 81、04-81、08)。(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无血管源性跛行。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得阳性体征。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得退变、神经压迫得表现。(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明确。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管狭窄症经保守治疗 3 个月无效。3、无手术禁忌证。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四)标准住院日为≤12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M48、03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她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 天。(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鉴定、血沉、CRP;(2)生化 28 项;(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伸屈位片、腰椎间盘 CT+三维重建与 MRI。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动态心电图、冠脉CTA、其她部位 MRI 或增强 MRI,其她部位 CT,肿瘤标记物、彩超(血管、腹部)、全身骨扫描;(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25〕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得病情决定抗菌药物得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2、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5 天。1、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2、手术方式:后路腰椎管减压,根据情况选用内固定植骨融合,必要时行椎体间融合。3、手术内植物:椎弓根螺钉、钛棒、椎间融合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