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与书法艺术的相通性论文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太极拳和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珍宝,它们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两者一文一武,相得益彰,而且在学练要求、功能功效等方面彼此交融互通。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讨论方法,探讨太极拳与书法艺术的相通性。 关键词:太极拳 书法艺术 相通性 传统文化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结合易学和中医经络学说等思想,创编而出的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拳法,经过近四百年的进展,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衍变出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四大拳种;书法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古老传统艺术,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传统文化亦是书法赖以生存和进展的背景,经过几千年的进展,形成了楷、隶、行、草、篆五大体系。太极拳和书法一文一武,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且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学练要求、功能功效等方面有相近互通之处。 1 学练要求的相通性 1.1 练习太极拳与书法创作心理上的相通性 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在行功走拳前,首先要进入到一种无极状态,即要求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去掉妄念,全身放松,心平气静,与宇宙苍生共为一体,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 书法的创作过程与之相似,书法家在行文走笔之前要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进入到一片空明的审美情境。书圣王羲之也说,在创作之前要先乾研墨,凝神静虑。唐代的虞世南也认为: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前文提到的凝神静虑、绝虑凝神等词语,就是要求作者在书写之前进入到一种入定的精神状态。也只有排除了一切功利杂念,才能达此境界,使主体获得更为强烈的创作激情、欲望和灵感。否则,提笔即写,只能称为简单的书写技能操作或技法表演。 1.2 练习太极拳与书法创作形体上的相通性 太极拳拳理中提到,练拳者需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无论是在平常的练习过程中还是实战击技的运用中,始终不可使身体前仆后仰,左歪右斜,必须做到立身中正的要求。这是太极拳架最重要的特有的架势。 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讲求中锋用笔,因此,同样要求做到挺腰拔背,不可东倒西歪,风格和要求是心正则字正。所以中和正是太极拳与书法艺术共同的形象要求。 1.3 太极拳与书法练法的相通性 太极拳的练习有三种境界――招熟、懂劲、神明。所谓招熟,就是反复练习基本功、拳架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