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屈原的爱国名句有哪些周显王二十九年(前 340 年),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前 339 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秭归。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前 330 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前 329 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初露才华 周显王四十八年(前 321 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周慎靓王元年(前 320 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周慎靓王二年(前 319 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 周慎靓王三年(前 318 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6-7] 变法改革 周慎靓王四年(前 317 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 周慎靓王五年(前 316 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周慎靓王六年(前 315 年),深化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历史评价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上述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班固评论屈原辞赋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评价屈原其人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王逸: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刘勰的《文心雕龙》,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洪兴祖作《楚辞补注》一书,他对屈原评价云: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洪氏以为,屈原不离开楚国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