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危机的表现及原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班 周才1.软件危机: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2.概况: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计算机刚刚投入实际使用,软件设计往往只是为一个特定的应用而在指定的计算机上设计和编制,采纳密切依赖于计算机的机器代码或汇编语言,软件的规模比较小,文档资料通常也不存在,很少使用系统化的开发方法,设计软件往往等同于编制程序,基本上是个人设计、个人使用、个人操作、自给自足的私人化的软件生产方式。 60 年代中期,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软件开发急剧增长。高级语言开始出现;操作系统的进展引起了计算机应用方式的变化;大量数据处理导致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诞生。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软件可靠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原来的个人设计、个人使用的方式不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改变软件生产方式,提高软件生产率,软件危机开始爆发3。现象:早期出现的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① 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费用超支、进度拖延的情况屡屡发生。有时为了赶进度或压成本不得不实行一些权宜之计,这样又往往严重损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② 软件的可靠性差。尽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系统的正确性却越来越难以保证 ,出错率大大增加,由于软件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③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很多程序缺乏相应的文档资料,程序中的错误难以定位,难以改正,有时改正了已有的错误又引入新的错误.随着软件的社会拥有量越来越大,维护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入 80 年代以来,尽管软件工程讨论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软件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软件生产水平依旧远远落后于硬件生产水平的进展速度。软件危机不仅没有消逝,还有加剧之势。主要表现在:①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由于微电子学技术的进步和硬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硬件成本逐年下降,性能和产量迅速提高.然而软件开发需要大量人力,软件成本随着软件规模和数量的剧增而持续上升.从美、日两国的统计数字表明,1985 年度软件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 90%。②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化的需要,软件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得人类不能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所能提供的巨大潜力。4。原因:①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