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的十字路口降息的十字路口 5 月以来,继月初欧洲央行、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后,5 月 8 日、9 日、13 日,波兰央行、韩国央行和以色列央行也分别降息。加上前几个月降息的墨西哥、土耳其、匈牙利、菲律宾等国,新一轮全球性降息潮已经形成。事实上,2025 年 6 月以来,世界范围内央行降息数量已经超过 500 次,即平均每 4 天,就有一国央行宣布降息,一些国家甚至进入“零利率时代”。 竞争性降息逻辑 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高级经济师李若愚看来,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多数央行选择降息,是为形势所迫。欧元区经济继去年全年经济整体萎缩后,今年仍将面临衰退,且衰退程度不断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欧央行不得不启动利率杠杆,为经济紧急“输血”。 与以往的降息潮相比,本轮降息潮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抑制本币过快升值。年初以来,日本不断强化量化宽松政策,致使日元对美元汇率从 77 日元兑换 1 美元降至 100 日元兑 1 美元。4 月初,日本央行的超预期量宽政策加速了日元下跌。 日元大幅贬值和美元升值,对同处亚太地区的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冲击较大。为消化日元贬值影响,韩国选择了降息。过去 18 个月以来,澳元汇率基本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强势澳元阻碍了经济增长。降息客观上有利于刺激出口,缓解其衰退程度,而日本股市的疯狂上涨已经在传递日本经济复苏的信号。 此外,虽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依旧疲弱,但通胀压力放缓,为一些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在温柔的通胀环境下刺激经济增长成为这些国家的政策选择。还有一些国家为了应对全球愈加宽松的金融环境给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得不加入降息的行列。 业界普遍认为,从当前的全球宏观经济现状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发达经济体仍将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刚刚起步,美联储临时不会退出 QE,刚刚降息的欧洲央行与澳大利亚央行仍有降息空间,这将明显改善全球的流动性。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这会给一些目前未降息的国家造成一定的通胀和出口压力,不排除引发新一轮竞争性贬值的可能。新兴市场的宽松跟进可能会持续,下半年,估计俄罗斯、印尼及土耳其等国极有可能步入降息阵营。 中国不应跟随 面对正在上演的新一轮全球降息潮,在经济下滑、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中国是否也会加入降息行列?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全球降息潮已使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降息与否都会有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