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 动态测量在水利工程测量的应用RTK 技术是对两个测量站所采集的相位观测量进行差分处理的技术手段。文章针对 RTK 动态测量作业原理进行分析,结合 RTK 作业时需注意的问题和应用优势,通过讨论 RTK 动态测量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数据信息猎取的准确性,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科学性的数据支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随着建筑技术体系的不断成熟,水利工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有序性,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前期的测量工作。RTK 动态测量属于新类型的测量技术,但是该技术具备测量精准度高操作简单、数据采集完整度高等优势,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测量当中,对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速度有着积极的意义。1RTK 动态测量作业原理RTK 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可以分为基准站、流动站与数据链三部分。基准站是 RTK 技术应用的基础,主要用于接收或输出相应的数据信息,流动站是辅助基准站进行数据采集的站点,其分布位置相对灵活。数据链是进行数据信息整合的主要载体。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是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将基准站接收机架设置在既定的坐标参考点上,同时将设备与 GPS 定位系统进行连接,使其可以准确猎取到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包括该测量站点的基础坐标、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现阶段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等所有数据的传输都需要依托于数据链进行传输,流动站在接到相关数据信息之后,会对数据信息进行初始化操作,在完成周期性搜索之后,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开始进行动态作业。流动站在收到相关测量数据信息之后,会与 GPS 系统进行对接,猎取到相应的载波相位数据,利用内差分处理进行模糊度分析,从而猎取到准确的坐标数据信息。2RTK 作业时需注意的问题受到 RTK 作业情况的影响,在对测量数据信息进行转换操作时,需要对作业区域已知三个坐标点进行确定,利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求解高程转换参数进行确定。为了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确保参加测量的基准点分布比较均匀,同时还可以覆盖到整个水利工程的作业区域。为了提高 WGS-84 坐标系与当地坐标系数学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而提高待测点的精度,通常要联测尽可能多的已知点。转换参数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 GPS 控制网资料,将多个已知点的 WGS-84 坐标与相应的当地坐标输入电子手簿中,利用内置软件,经平差解算出转换参数;二是将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流动站依次测量各已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