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奖学金”颁奖会议发言稿“华英奖学金”颁奖会议发言稿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新年好!我是来自 xx 大学自动化系的陶xx,2025 年时毕业于 xx 一中。华英每年都组织寒假的沟通会,以及北京地区年末的聚会,在这些聚会上,与各位优秀前辈和同辈的沟通让我受益匪浅。四年的本科时间转瞬即逝,非常兴奋能有机会和大家沟通一下我在本科四年间的所思所感。 在 xx 的四年是我至今为止最欢乐的四年,也是最有收获的四年。就在上学期期末选课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在 xx 能够选的课可能已经不多了。假如 xx带给我的,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猎取和训练,那和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而假如带给我的,仅仅是身体素养的提升,那也只能算大清体校;更为重要的是,xx 的教授和周围优秀的同学,对我的思维方式和视野的影响。 首先,xx 教会我舍与得。 在 xx,每一个人都是天之骄子,而总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学业、科研和社工这三者很难平衡,即使能够在其中两个方面做到极致,那就是特奖了。有舍才有得,要想在某一个方向上做的很好,其他方向不可避开地要适可而止。大部分学生会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因为 GPA 是硬通货,而科研和社工选一个做甚至不做。以我个人为例,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各方面都可以做,所以选经双、当班长、打竞赛、做科研,但是最后发现,没有哪个方向能够做到极致,而在这些方向做到极致的人,他们往往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领域。 我一直都觉得本科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并且向往美国大学本科第一年不划分专业的做法。但是去年暑假在国外实验室实习时,惊讶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大一就进入实验室做科研,有两位本科生甚至在高中时就进入实验室。木桶效应似乎需要做一些修正,没有了短板之后,想要进一步提升,就要懂得取舍,最大化自己的特长,成为自己领域的领跑者。 其次,xx 让我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更加包容。 社会是一个精致而又复杂的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基于这些价值观,为了追求总效用的最大化,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做出不同的选择,也就有了不同的为人处世的方式。例如在大学的班集体中,虽然我们还在强调集体的凝聚力,但是也会强调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生活不是数学,原来就没有标准的价值观,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包容往往比他们间的差异更为重要。举办活动或者处理事情时,积极寻求可能的正和博弈,实现多赢和互赢,才能有效调动众人的积极...